被称为四害之一的麻雀,为何需要进口我

时间:2024/8/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对于80后来说,他们的童年时光大多与麻雀分不开,在那时候的寒暑假里,最有趣的事情恐怕还要算上养麻雀,不过我们知道,麻雀的个性很要强,有的麻雀被抓到后不吃也不喝,遇到这样的人们一般一天后就会放生了,也有一些麻雀过了几个小时后,会吃上几口。想象一下,清晨的时候,不经意间听到窗外麻雀们的叫声。当你眯着双眼,放眼望去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只白色的麻雀,那个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你没听错,世界上真的有白颜色的麻雀,近些年来,很多地方居然发现了黑色的麻雀、白色的麻雀,美国一乡村就有人抓拍到了这种麻雀的身影。你知道吗?麻雀与人类和谐相处了数万年之久,它形不惊人、貌不压人、声不迷人,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踪影,人们也称它为“家雀”。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在自己的随笔中提到过麻雀。它在文中写道,麻雀为了自己的子女,奋不顾身地站出来与那只比自己高大几倍的猎狗四目相对,无论猎狗怎样恐吓与怒斥,它都不退缩。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一个高大无私的母爱形象。神奇的是,这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弱小生灵,也在我国历史上划下了重重的一笔。说起来,它们确实有个特点跟我们国人略像,两者都喜欢扎堆,群居生活。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麻雀的体型普遍很小、毛色也很光滑,大多时候它们属于群居动物,也就是说,要么看不到它们,要么看到的就是一群,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说麻雀好像变少了,看不到了,而有的人却说,麻雀变多了,随便扔块石头就能吓出一群。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鸟类想要生存就必须有着充足的食物,城里一般来说,很少会去种植粮食,郊区种粮食作物的也比较少,这就导致麻雀们不大愿意呆在这里了。后来,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得暴露的土地又减少了,昆虫、草籽难寻,让麻雀们不得不换个地方。再加上城里的空气质量下降了,冶炼厂的浓烟、噪音、雾霾等都对麻雀的生活构成了威胁。麻雀自然而然更愿意迁居农村或是郊区。跟多数鸟类不同的是,麻雀这种动物不喜欢植被茂密的大森林,反而喜欢跑到人类生活的地方筑巢、觅食。你发现没?麻雀的胆子特别大,它们小小的身躯里藏有很大的好奇心,甚至敢靠近人类,虽说好奇心强,但它们也不傻,并且十分聪明。比方说,你发现了一只麻雀,可能你会跟它保持着一种“敌不动,我不动”的状态,一旦你稍稍靠近,它就会溜之大吉。奇怪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麻雀险些在我国被团灭了,后来人们为了改变这种现象,不得不从前苏联引进大量麻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说来话长,当年,我们国家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人口严重流失,新中国成立之时百废待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解决粮食问题。随后人们发现,农民们好不容易种的粮食,快到成熟的时候,居然被麻雀盯上了,他们估算出,每只麻雀每年偷掉的粮食约为4.5公斤,这么看来,解决掉万只麻雀,就可以拿下人的粮食。正是在那个穿不暖也吃不饱的年代里,对于人们来说粮食真的太重要了。从数据上来看,麻雀们竟然能抢走如此多的粮食,这一时期,人们很难不将矛头指向它们,为此消灭麻雀一事,才会在全国大规模进行。当时人们将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并称为“四害”,年2月12日,国内指出要在10年或是更短的时间里,完成消灭“四害”的任务,由此,那场轰轰烈烈的灭“四害”行动展开了。尽管我们说是灭四害,但似乎只有麻雀在这场“战争”中,受到了最大的损失,甚至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这是因为麻雀通常来说会在屋檐下筑巢,这使得它们的幼鸟很容易被盯上;它们的天敌也不少,比方说猫、蛇等动物都能带走它们的生命;再者是麻雀的体型较小,身体储存的能量也显得十分有限,也就无法支持长期的飞行。据不完全统计来看,年,全国至少消灭了2亿多只麻雀。不过后来,这种行为却被动物学家们奋力反对,年,所谓的四害那份名单上,麻雀的名字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臭虫,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年里,我国本地的麻雀几乎到了要灭绝的境地,随之而来的是什么?答案是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害虫们,在没有了天敌麻雀大大的制裁后,它们开始肆意繁殖生长,这使得很多地区的粮食作物,因害虫的过度破坏导致产量锐减,再加上杀虫剂的滥用和那年环保意识不强毁林开荒等现象,引发了连续三年的大饥荒。可想而知,害虫带来的损失远超麻雀吃掉的。或者说,麻雀所吃掉的粮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完全可以忽略掉。后来人们才真正懂得,麻雀对农作物来说,尤为重要,研究也已表明,它们的食物中只有50%是粮食,剩下的50%基本都是害虫。问题是那段时间里,我国的麻雀就算还有幸存,也是极少数,仅凭它们,在短时间里扩大种群规模,无疑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面对这一问题,人们选择了一条路子,这就使得后来,随处可见的麻雀都是进口的,进口麻雀甚至占据了主流,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何随处可见的麻雀都是进口的,相比之下,我国的本地麻雀却显得少之又少了吧?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jphb.com/jbbfz/1368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