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减量施药技术要点抓住关键节点防治用

时间:2024/2/19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葡萄是渭南地区主要经济种植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到4万公顷,种植的葡萄品种以红地球为主,但抗病性较差,存在用药频次多、用药量偏大的问题,一般年份全生育期用药次数达到20-25次,更多达到30次,每年用于病虫害防治费用亩均达到-元,多者达到元,这样不仅增加了生产投入,同时加大了食品安全的风险。

近年来经过我们的试验示范,推广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采取农业、生态、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天给大家介绍我们在临渭区下吉镇渭北葡萄产业园内实施的农药减量技术要点:

一、抓住关键节点防治用药

1、首先做好葡萄萌芽前的清园工作。在葡萄萌芽阶段,是全年病虫害防治的一个重要节点,作好清园对搞好全年病虫防治工作意义重大。在葡萄绒球期,给全园喷一次石硫合剂,地上地面,架杆棚竹,喷均喷细,不留死角。

2、2-3叶是防治盲蝽象关键时期。盲蝽象是葡萄前期最主要的害虫,葡萄发芽后2-3叶,使用联苯菊酯与吡虫啉混合喷药,对绿盲蝽有较好地防治效果。

3、葡萄开花前与葡萄开花后用药。葡萄开花前与开花后用药,是葡萄病害防治的一个最重要节点,此期用药对预防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穗轴褐枯病、黑痘病等有重要作用。在开花前使用嘧菌酯与异菌脲混合使用,在开花后将苯嘧甲环唑与氰霜唑混合使用,就可以有效预防开花前后发生的主要病害。

4、葡萄套袋前的果穗药剂处理技术。葡萄坐果后30-40天,是防治葡萄果实主要病害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灰霉病等的主要时间,如果此期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在葡萄采收时,果实病害就会给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1)蓟马防治技术。葡萄开花坐果后,蓟马发生危害进入高峰期,如果防治不到位,会给葡萄幼果造成危害,在果面形成虫斑,在葡萄成熟时易造成裂果发生,所以葡萄坐果后要重视蓟马的防治,药剂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高氟.噻虫胺等药剂。

(2)三次处理果穗。套袋前一般要进行三次药剂处理果穗,预防果实病害,处理药剂可选用吡唑.啶酰菌胺、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嘧霉胺、咯菌腈等药剂,用药间隔期7-10天,在第三次处理果穗后随即进行套袋工作。

5、葡萄套袋后病虫防治技术。葡萄套袋后以防治叶片病虫害为主,病害以霜霉病为主,虫害以红蜘蛛及鳞翅目害虫等为主,药剂可选用烯酰吗啉、霜脲氰、嘧菌酯、氟马啉、波尔多液、阿维菌素、螺螨酯等,用药间隔期10-15天。

二、避雨栽培技术应用

红地球葡萄抗病性较差,特别是以霜霉病为主的病害发生严重,常常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而避雨栽培是预防葡萄霜霉病最有效的方法。根据试验,避雨栽培葡萄较露地栽培,全年用药次数减少5-8次,用药量减少40-50%,控制病害效果可以达到60-80%,所以全面推广避雨栽培模式是预防葡萄病害、减少农药用量最根本的途径。

三、全程化控技术

全程化控技术是指应用调节抑制剂,全程控制葡萄稳健生长,提高葡萄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果实生长发育,减少农药使用数量。具体技术是在葡萄开花前使用调环酸钙控制树势,葡萄打顶后使用缩节胺、矮壮素控制旺长,缩短葡萄枝和节间距,促进枝条木质化和葡萄花芽分化等。

四、果园生草技术

进入5月份后,果园停止中耕除草,让果园自然生草,待草长到20-30公分以上时,利用割草机进行刈草。果园生草能盖变田间小气候条件,在高温时节能降低地表温度,提高湿度,能减少果实日烧和气灼的产生。根据试验,较未生草园地表温度降低4.3-9.5℃,地表含水量提高7.4-9.8%,日灼果穗率减少47.1%。

五、杀虫灯、粘虫板、性诱剂应用技术

葡萄发芽后,在田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可以诱杀鞘翅目、鳞翅目多种害虫,如在7-8月诱虫高峰阶段,日均诱金龟子成虫可达上千头,减轻了对葡萄的危害,每50亩左右的面积安装一台。在田间悬挂黄、蓝粘虫板,可诱捕到蓟马、飞虱、叶禅、盲蝽象等多种害虫,据试验调查,粘虫板能有效诱杀蓟马,从而减轻蓟马对葡萄果实的危害,预防效果可以达到47-61%,每亩可悬挂20张,每月更换一次。盲蝽象性诱剂也能减少盲蝽象对葡萄的危害,一般每亩挂6个诱虫盒,每月更换一次诱芯。

综上所述,在葡萄上推广减量施药技术要坚持综合防治措施,以推广避雨栽培技术为基础,以抓住关键节点用药为重点,采取农业、物理、生态、诱杀、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葡萄病虫危害,达到减量施药的目的。示范田较常规田亩用药成本减少-元,用药次数减少6-10次,用药量减少40-50%,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jphb.com/jbzd/1339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