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9日,《农村大众报》头版、二版聚焦威海,发布文章《发展精致农业,深耕优势产业》,从精致农业、精致乡村、精细治理三个角度报道威海打造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经验和做法。以下为报道全文—— ■编者按 威海天生丽质,有山的清秀,有海的包容。在这样一座精致的城,人与幸福总是不期而遇。 幸福威海,有城市的舒适,也有乡村的惬意。近年来,威海市锚定“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目标,聚力建设精致城市,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振兴纳入精致城市建设一体谋划、统筹推进,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建设精美乡村,推进精细治理,努力打造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荣成寻山海洋牧场发展起旅游产业荣成寻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发展为威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威海农业特色鲜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3个百分点。近年来,威海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有效发挥了“三农”压舱石作用。 威海乡村振兴动能强劲,得益于大力发展的精致农业。去年,威海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精致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乡村产业向特色化、集约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形成独具威海特色的精致农业发展格局。其中,威海的苹果、西洋参、花生、无花果、茶叶五大优势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了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竞争优势突出的全产业链条;大樱桃、浆果、甘薯、大姜、葡萄、梨、食用菌七大特色产业,正按计划打造成特色鲜明、配套完善、效益显著、功能齐全的七大特色产业集群。 花生产业链条化发展 花生产业是威海农业的优势支柱产业。乳山市是全国第一批花生生产基地县,全市花生种植总面积28万亩,年产量8.4万吨。在乳山,常年种植花生的农户有十余万人,如今随着全产业链企业的深度参与,当地花生的种植效益有了大幅提升。 今年,乳山市徐家镇东南塂村的花生种植面积增加了亩。原来,该村与华隆集团下属公司华隆(乳山)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了花生示范种植基地,由村集体领办的银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华隆食品公司负责提供种子、化肥、技术,以及回收销售。“华隆食品公司每亩地免费提供斤有机肥,种子不仅是好种子还按优惠价卖给我们,关键还有先进技术和设备支持,机械化水平和效率大大提高。”东南塂村党支部书记于通浩说。华隆食品公司在基地配备了可降解地膜、智能杀虫灯、小型气象站和滴灌等先进设备,还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提供田间管理服务,花生种植模式完全变了。于通浩算过账,如果按照花生亩产斤计算,刨除成本,每亩地保底纯挣元,这上百亩花生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以上。 华隆集团作为全国重要的花生制品企业,拥有3.1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承担了农业农村部“山东省乳山市花生制(繁)种能力提升项目”,年可向社会提供良种数万吨。从花生初级产品到花生肽等高端产品,公司产品已经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地。华隆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今年乳山徐家镇17个村办合作社与华隆食品公司签订合作种植协议,预计可实现总盈利约85万元。以较为完善的花生产业链条为基础,预计到年,威海花生产业年产值可突破50亿元,小小的花生成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科技加持种出优质苹果 作为威海农产品的杰出代表,近年来威海苹果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而威海苹果之所以能崭露头角,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威海的“威海金”苹果由于挂枝时间长、糖度高、香气浓,已成为高端苹果代表之一。“‘威海金’在威海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近年地头收购价稳定在每斤8块多钱,如果运到南方市场,价格还能翻两三倍。”长期从事现代苹果产业农化服务的威海利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涛说。“威海金”苹果虽好,但存在不耐储存等缺陷,威海利农公司技术团队通过农资试验、新技术推广等,探索了疏花疏果、摘摆方式等科学方法,最终确保好苹果存得住、运得出。 “通过改善土壤、水肥环境和种植技术,能有效缓解‘苹果锈’的发生,让‘威海金’苹果外观更加光滑、口感更加脆甜。”山东樱聚缘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祝旦璞说。从种苗研发繁育,到种植技术革新,再到深加工生产NFC果汁,樱聚缘公司一直在追求现代苹果种植和加工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向“把苹果吃干榨尽”的目标努力。由于科技加持,近年来公司的苹果品质有了大幅提升,今年的多万斤苹果早早被客商订购一空。 作为传统的苹果产业基地,威海在全国率先推行了现代苹果栽培模式,累计发展现代果园34万亩,年均节省生产成本达3.5亿元,优质果率提升30%以上。此外,威海还建设精致农业研究院等技术创新平台64个,构建形成了“院地企”联动、“政产学研服用”协同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精致渔业成独特名片 威海濒海,海洋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这也形成了威海的一张独特名片。近年来,威海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上持续用力,将传统产业的“危机”转为“先机”,将新兴产业的“势能”转为“动能”,将蓝碳产业的“努力”转为“实力”,努力打造全国精致渔业样板。 威海荣成市占据山东六分之一的海岸线,拥有11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7个升级海洋牧场、50余万亩可养殖的海域和多种海洋经济生物物种。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荣成市海洋产业产值已连续39年保持全国县级市第一。 在荣成市寻山街道青鱼滩村,30多岁的王晓明每天都要到海里的“牧场”逛一圈,看看他养的海带、扇贝等。去年,身为寻山集团养殖队长的王晓明拿到了养殖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连工资带奖金到手22万元。而像王晓明这样的养殖队长,在寻山集团桑沟湾海洋牧场还有50多位,他们有的是老渔民转行,有的是年轻人返乡,如今都成了传统养殖模式向现代化养殖模式转型的见证者。 “我们一直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原先采用的是‘’养殖模式,即70%的海域发展无需投喂的藻类养殖,20%的海域发展不需人工投喂的滤食性贝类,10%的海域发展养鱼业。而现在我们采用了技术更先进且更环保的‘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这种模式采用的是一套立体养殖技术,即上层养殖海带、裙带、龙须菜等藻类,中层养殖贝类,底层是人工鱼礁,上层的废弃物成了下一层的养料。”寻山集团爱伦湾海洋牧场运营经理卞大鹏说。采用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每亩海域综合效益可提升30%以上,而且能确保海域环境,“虽然有40年养殖史,但现在桑沟湾的水质能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所以在海里搞养殖的同时我们还能开发海洋旅游业。” 其实,桑沟湾20万亩海洋牧场发展浅海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还能形成可观的海洋碳汇。“上层藻类、浮游类植物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中层贝类又以藻类为食,将碳分子以生物沉积的形式排解到海底,而这些沉积物又成了在海底生存的海参、沙蚕的美食,最终实现固碳目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形成了海洋碳汇。”卞大鹏说。整个桑沟湾每年可固碳11.5万吨。去年,荣成农商银行就以海域减碳量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并根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当日碳排放交易价格,向寻山集团下属企业发放了万元的“海洋碳汇贷”。 “到‘十四五’末,威海将形成以产业链条化、管理精细化、科技高端化、生产组织化、设施装备水平高为代表的‘四化一高’精致农业发展格局。”威海市委农办秘书科科长殷进领说。届时,威海市高效特色产业占比达到85%,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智慧牧场、智慧海洋牧场个,发展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比例达到60%。 得益于精致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年,威海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增幅达7.5%;全市95%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了1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高居全省第二。 建设精致乡村让群众宜居宜业 依山傍水的威海有建设精致乡村的良好基础。近年来,威海市突出“乡村规划、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五位一体,着力打造山海相映、宜居宜业的精致乡村,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不能盲目发展,规划科学才有最大的效益。近年来,威海市建设精致乡村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反映农民诉求、突出地域特色,推进乡村规划体系建设。通过编制《威海市精致城市建设规划纲要(—年)》,为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打好基础,威海精致乡村发展有了总蓝图。 为把这张蓝图一绘到底,威海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乡村振兴规划师制度,确保村庄规划能落地、不走样、更科学。从年开始,威海面向社会聘请7支乡村规划师团队,下沉一线,负责乡村建设的规划指导、文创设计和细节提升,使“望见山水、记住乡愁”全部物化到精致乡村建设中去。 最近,在威海市文登区张家产镇“西洋参小镇”项目工地,一个身材消瘦、戴着眼镜、顶着一头卷发的人,总在现场柔声细语地“指点”。这个人是邢建波,因为踏实能干,年他和其团队正式被吸纳进威海市乡村规划师队伍。49岁的邢建波做室内设计20年,最近几年开始把主要精力转到乡村规划设计领域。目前,邢建波团队已为威海市的多个村庄做过规划设计,其中不少村庄斩获国家及省级荣誉称号。 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文登区界石镇梧桐庵村,就是邢建波的手笔。昆嵛山脚下的梧桐庵村是个只有50多户的小山村,村内房屋错落有致,樱桃遍布山野。作为樱桃谷美丽乡村片区的一部分,梧桐庵村已经做了一个宏观片区规划,但因过于笼统,建设方无章可循。“按照建设方自己的理解,建成后与规划设计图效果相去甚远,肯定需要返工。”邢建波说。建设方找上门来后,他就带着铺盖卷住进了村南的石头屋,天天拿着笔和纸在村里转,最后把原来“高大上”的总体规划掺着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揉碎摊开”。 8个月后,梧桐庵村大变样,活生生像一幅挂在昆嵛山上的山水画。“以前饭店只有樱桃采摘季才有人,现在村里变漂亮了,一年四季都有人。”梧桐庵村东头“荷塘人家”饭店老板于松林说。邢建波设计规划前,他在饭店入口处安了一个大铁门,门前也是一潭死水。邢建波来转了几趟,就劝余松林把铁门改成了开放式的观景就餐长廊;同时整修池塘,抬高进出口水位差,让死水变成了四季潺潺的活水,来吃饭赏景的游人突然就多了起来。 建立乡村振兴规划师制度以来,威海已成功打造里口山近郊休闲、宁津十里古乡等80多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一大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具有威海特色的海草房文化、红色文化等乡村文脉得以传承,避免了“千村一面”的乡村同质化现象。同时,乡村规划师下乡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的同时,也撬动了更多资源要素向农村聚集,让乡村成为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蝶变的载体。 由于资源要素的不断聚集而日趋精致美丽的乡村有很多,乳山市诸往镇下石硼村就是其中的代表。下石硼村位于乳山市西北部马石山脚下,青山环抱,溪水绕村。但以前窝在山里的下石硼村很穷,用村支书王守起的话说,就是“以前别说人不愿来,连土都不愿来”。 其实,下石硼村和其身后的马石山上蕴藏着不少红色资源,新华制药厂、医院、枪械维修所等红色遗址众多;马石山区更有小三峡、蜜蜂谷、南天门、棋盘石、九龙水库等绝美的自然景观。下石硼村资源禀赋好,无奈开发能力有限。直到10年前,一条10余公里的水泥路从诸往镇一路蜿蜒盘旋通上山顶。 山路通了,各种政策和资源都上来了。下石硼村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探索“红色+绿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重现了革命战争大后方红色秘营;并挖掘马石山明媚秀丽的自然景色,建设“红绿结合”的旅游景区,发展樱桃、桃子、杏、板栗等特色采摘园,打造了“石硼人家”农产品品牌。王守起没想到,原来的穷山村如今成了景色优美的好地方,靠着旅游产业,村里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蝶舞山花、鱼翔浅底、鸟鸣鸭凫、小桥流水……如今,和美有关的画面和意境在这个小山村处处可寻。60岁的村民王绍龙在下石硼村的旅游公司负责开游览观光车。“这个活一点不累,就是开车带着游客在山里逛,每月能有0多块钱的工资。”王绍龙说。自从游客多了,他那分了24块的9分山地里结的苹果和山桃就不愁卖了。 如今在下石硼村,利用破旧老院子改造的17座民宿已经基本建成。再过不久,山外的人就可以住在山上,体味惬意自在的山里生活了。 乡村的美可能与生俱来,但精致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推进精致乡村建设,威海市在村庄环境整治和管护、设施配套和生活服务等方面都下了大力气。威海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垃圾集中处理体系,探索出一条适合威海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如今,威海的环卫基础设施配备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基本实现客车“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通”,“村村通公交”“户户通硬化路”等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物流网、互联网、千里山海自驾路也把威海的乡村串联成网,乡村生活品质和便利程度正加快与城市对接,城乡融合的脚步更快、成果更显著。 推进精细治理建好信用和服务体系 美丽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进精细治理,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方式,对提升威海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治理现代化重点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威海建设精致乡村,不仅建了“硬件”,还开发了“软件”,将“信用+”注入乡村治理“芯片”,构筑起信用支撑、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近日,在荣成市寻山街道寻山所村的信用表彰大会上,获奖村民刘芳喜上眉梢。“奖品本身并不贵重,但它是一份荣誉。信用积分高了,生活也方便很多,就连缴纳的暖气费都能降低。”刘芳指着屋里的一箱鸭蛋说,这是她靠信用积分挣来的奖励。原来,当地每个季度都要组织一次信用表彰大会,让主动投身到村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活动中的村民,可以凭借信用积分得到应有奖励和荣誉。如今在寻山所村,信用积分俨然成了生活中的一种“硬通货”。 年,荣成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好人好事、干事创业等77项行为进行加分,对不履行信用承诺、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等项行为进行扣分。积分等级高的市场主体和个人,可以享受到贷款免担保、免费游景区、免费乘公交、减免暖气费、优先自主择校等项信用激励政策。 “以前没人干,现在抢着干!”从信用建设以来,荣成市王连街道东岛刘家村已成立13支共多人的志愿服务队,村内0多人次享受到免费“服务”,村集体也通过信用治理节省了不少成本。东岛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刘俊军说,把信用建设与村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创新志愿活动内容与形式,引导志愿者加入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合作社,实现从简单的“治理”到“治理+经济”的全面提升,推动全村经济稳步发展。 目前,荣成市已经为全市社会成员建立信用档案,信用管理制度,累计惠及40多万人次,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同时,全市志愿者由一开始的不足1万人发展到现在的超过19万人,年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万多件,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荣成也成为全国首批12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连续4年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也是推进乡村治理精细化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威海全面提升医疗卫生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 最近,文登区张家产镇山阴沟村村民于建国(化名)从邮政快递员手里接到了一份特殊的快递——几包煎制好的中药。于建国患有脑梗和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常年用药。最近,他准备瞧瞧中医,所以就到张家产镇卫生院找中医大夫把脉问诊。看病当天,虽然大夫给开了方子,但于建国并未拿到药。原来,文登当地各乡镇中医大夫开的中药方子都要医院医共体平台进行审核,然后交由文登区中药配送中心煎制,然后由邮政等快递企业统一配送。 “当天开了方,第二天药就能送到家,群众不用再自己煎药了。”张家产镇卫生院院长姚江波说。医院自己采购中药材,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服务效率还低。近年来,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实现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等功能,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医院牵头,联合全区各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单位,共同医院医共体平台,医院医共体中药配送中心,实现了中药饮片区级统一采购、加工和销售。 医共体的最大作用是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统一调配,也正是有了医共体这个平台,文登医疗资源才可以有效下沉,实现进村入户。如今在文登,农村群众不仅享受中药上门配送服务,还能享受基层巡诊医生和护理团队的上门服务。近年来,威海在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水平都有显著提升。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到威海市高质量发展成色。今年,威海市将以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引领,实施科技强基、农业强链、农旅融合、农民增收、环境提升、乡村善治、改革赋能“七项行动”,争创精致农业发展、精美乡村建设、精细乡村治理新优势,全力打造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和共同富裕先行区,争当乡村振兴全省排头兵,努力绘就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振兴蓝图。(来源:农村大众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jphb.com/jbzl/133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