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杀虫剂,以杀卵见长,有麻醉功

时间:2025/3/2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在众多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杀虫剂中,虱螨脲就像一位被隐藏在阴影中的“高手”,虽有着独特的本领,却常常被人们低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虱螨脲的神秘面纱,重新认识这位杀虫界的“潜力股”。

一、虱螨脲的“低调”现状

在当下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常规杀虫剂“江湖”里,甲维盐、茚虫威、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等可谓是声名赫赫,曝光量颇高。相比之下,虱螨脲的参与程度其实并不低,但它给人的印象却总是有些“边缘化”。人们似乎只将它当作杀虫助剂,看重的是它的杀卵作用,希望借此来增加其它杀虫剂的持效期。久而久之,虱螨脲仿佛成了其他杀虫剂的附庸,或者仅仅被认为是具有杀卵功能的杀虫剂。好像一旦离开了其他杀虫剂的“光环”,虱螨脲就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而且,虱螨脲的价格相对较低,以5%虱螨脲为例,50毫升零售价仅3元左右。虽说价格不能完全决定产品的好坏,但一个功能被认为相对单一,又有着“白菜价”式身价的产品,想不被低估确实很难。然而,这其实是我们对虱螨脲的一种深深的误解。事实证明,一旦掌握了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虱螨脲的威力绝对不容小觑。

二、虱螨脲的“身世”揭秘

虱螨脲可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杀虫剂。它是国外公司于90年代研发的取代脲类新一代杀虫剂,年其专利保护期在我国到期,年才在我国开始大量登记。如今,它在我国农业农村部获得的登记证件有个,其中单剂78个(含原药),混配剂90个。虽然它的登记数量比不上虫螨腈(个)、甲维盐(个)和茚虫威(个),但随着害虫对虫螨腈和甲维盐抗性的不断产生,具有杀卵功能的虱螨脲却逐渐显露出“爆发”的趋势。从年开始,又掀起了一波关于虱螨脲的登记热潮。

虱螨脲之所以能在杀虫界占据一席之地,得益于它独特的杀虫机理。它是昆虫的几丁质合成抑制剂,能够通过阻止昆虫幼虫蜕皮的过程,使幼虫不能完成正常发育,最终导致死亡。这种杀虫方式虽然看起来对害虫有些“残忍”,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具有这种杀虫机理的农药通常都具有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安全都更为友好。

此外,虱螨脲还拥有出色的杀卵能力。施药后24小时内,就能致使虫卵不能完全孵化,并且在14天内依然保持杀卵活性,因此它又被称为“害虫绝育剂”。基于这样的特性,我们不难判断出,虱螨脲在害虫卵期和幼虫期进行施药是最为合适的。然而,很多时候人们感觉不到虱螨脲的杀虫威力,往往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当。如果我们能像外国人推广氯虫苯甲酰胺那样,在每个害虫的产卵期到来之前,就给农民朋友做好提前预报工作,让农民朋友能够在合适的时机精准用药,那么虱螨脲的威力必将得到充分发挥。

三、虱螨脲的“杀虫秘籍”

(一)独特的杀虫方式

虱螨脲主要通过胃毒的方式杀灭害虫,虽然它没有内吸能力,但却有着很强的渗透能力。当药液渗透进叶肉组织后,被害虫取食,数小时内便会导致害虫上颌被麻醉,从而使害虫失去继续取食的能力,让作物得以解除危害。不过,虱螨脲的“见效慢”也是它不受人待见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害虫要在3-7天才能达到死虫高峰期。这就需要我们对虱螨脲的杀虫性能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因为初期看不到明显的死虫效果就认为它没有作用。其实,在害虫被麻醉无法取食的这段时间里,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作物的危害,而后续害虫的逐渐死亡则进一步巩固了防治效果。

(二)广泛的防治对象

当前,虱螨脲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同时对螨类和蓟马等刺吸式害虫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使得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为多种作物提供虫害防护。

(三)流行的混配组合

为了更好地发挥虱螨脲的杀虫效果,同时应对不同害虫的防治需求,它常常与其他杀虫剂进行混配使用。以下是一些当前比较流行的混配组合及其应用场景:

甲维盐+虱螨脲

这个组合主要用于防治卵孵盛期至低龄期幼虫期的小菜蛾、菜青虫及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甲维盐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虫剂,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虱螨脲的加入,不仅增强了对害虫卵的杀伤力,延长了防治持效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甲维盐对卵效果相对较弱的不足。两者相互配合,可谓是“强强联合”,能够对鳞翅目害虫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全面打击。

阿维菌素+虱螨脲

通常用来防治柑橘树卵孵盛期至低龄幼虫期的锈壁虱和红蜘蛛。阿维菌素是一种经典的抗生素类杀虫剂,对螨类等害虫具有很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且能渗透到植物表皮组织内,具有较长的残效期。与虱螨脲混配后,对柑橘树上的锈壁虱和红蜘蛛的防治效果更为显著。一方面,虱螨脲的杀卵作用可以减少害虫的繁殖基数;另一方面,阿维菌素的快速杀虫效果能够迅速控制害虫的数量,两者协同作用,为柑橘树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

这是持久防治鳞翅目害虫的“黄金搭档”。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杀虫剂,具有很强的内吸性和持效性,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具有极高的活性,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虱螨脲与氯虫苯甲酰胺混配,不仅进一步增强了持效性,还丰富了杀虫方式。虽然对大虫有一定防效,但主要还是以长效预防为主,能够在害虫发生初期就进行有效防控,减少害虫爆发的风险,为农作物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虫螨腈+虱螨脲

这个组合丰富了触杀、胃毒和内吸多方位杀虫渠道,兼顾了持效和速效。虫螨腈是一种新型的吡咯类杀虫剂,具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速度快,对多种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虱螨脲混配后,对低龄期鳞翅目害虫和刺吸式害虫均有不错的防效。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快速降低害虫数量,同时利用虱螨脲的杀卵作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实现对害虫的全面、持久防治。

茚虫威+虱螨脲

对害虫各个阶段均有不错防效,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小菜蛾、斜纹夜蛾等。茚虫威是一种新型的恶二嗪类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且安全系数高。与虱螨脲搭配使用,能够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两者相互补充,从害虫的卵期到幼虫期,再到成虫期,都能发挥有效的防治作用,为农作物的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四、虱螨脲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近两年,鳞翅目害虫呈爆发状态,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科学合理地使用杀虫剂,充分发挥虱螨脲等农药的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加速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一)基于害虫抗性的用药选择

在选择使用虱螨脲或其混配药剂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害虫的抗性程度。对于抗性较弱的地区,可以优先选择单一使用虱螨脲或其与其他杀虫剂的低剂量混配组合,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并降低成本。而在害虫抗性较强的地区,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混配方案,或者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药剂导致害虫抗性进一步增强。

例如,在一些长期使用甲维盐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地区,害虫可能对甲维盐产生了一定的抗性。此时,如果继续单一使用甲维盐+虱螨脲的组合,可能防治效果会受到影响。可以考虑更换为茚虫威+虱螨脲的组合,或者在一段时间内暂停使用甲维盐相关药剂,采用其他非同类药剂进行防治,以打破害虫的抗性适应。

(二)预防为主的用药理念

预防是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充分利用虱螨脲的杀卵特性,在害虫产卵期到来之前,提前做好施药准备。通过提前预防,不仅可以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降低害虫爆发的风险,还能减少后期防治的压力和成本。

同时,要加强对田间害虫的监测,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根据监测结果,准确判断害虫的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在最佳时机进行施药,确保虱螨脲的防治效果最大化。例如,可以定期在田间设置监测点,通过观察害虫的数量变化、卵块的分布情况等,预测害虫的发生趋势,提前制定防治计划。

(三)合理混用与轮换用药

为了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除了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和根据害虫抗性选择药剂外,合理混用和轮换用药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在使用虱螨脲时,可以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进行合理混用,但要注意混配药剂的兼容性和安全性。避免盲目混用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药害。同时,要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混配药剂,应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组合,以保持对害虫的良好防治效果。

例如,在一个种植季节内,可以先使用甲维盐+虱螨脲的组合进行防治,下一阶段轮换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的组合,或者根据害虫的发生情况和抗性变化,适时调整用药方案。这样既能保证防治效果,又能有效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四)综合防治措施的配合

杀虫剂的使用只是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一部分,要想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还需要结合其他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农业栽培管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及时灌溉排水,增强作物的生长势和抗逆性,提高作物自身对害虫的抵御能力。例如,通过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叶片厚实,能够减少害虫的侵害。

其次,要注重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应用。利用防虫网、黄板、蓝板等物理手段诱杀害虫,减少害虫的种群数量。同时,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实现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例如,在果园中种植一些有益植物,为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和繁殖场所,增加天敌的数量,从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最后,要做好田间清洁工作,及时清除杂草、残株和落叶,减少害虫的滋生和越冬场所。定期对农田进行深耕翻土,破坏害虫的生存环境,降低害虫的发生基数。

五、虱螨脲的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杀虫剂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流需求。虱螨脲凭借其独特的杀虫机理、良好的杀卵能力和相对较低的毒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索虱螨脲的作用机制,优化其使用技术和剂型,提高其防治效果和使用便利性。同时,加强对虱螨脲与其他生物防治手段、生态调控措施的协同应用研究,构建更加综合、高效、环保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对虱螨脲等新型农药的认识和正确使用能力,确保农药的合理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总之,虱螨脲虽然目前被低估,但它的潜力巨大。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科学使用它,相信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虱螨脲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防治害虫的得力“助手”,为农业丰收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期待虱螨脲在农业领域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jphb.com/jbzl/14308.html
------分隔线----------------------------